今人所知永祚寺,总占地面积130余亩,依山而建,坐南向北,三进院落,规模宏大,气势壮丽。但其实在寺院创建之初,规模简陋,寺内仅存一座风水塔(即现在的文峰塔),就连山门,也是在寺庙落成之后数十余年才修建而成,而今的山门也不是最初的山门。
一切要从妙峰法师扩建永明寺开始说起。
(相关资料图)
明万历三十五年(公元1607年),67岁的护国禅师、五台山住持 妙峰法师 应晋藩王朱敏淳之邀前来太原主持扩建永明寺,先是将寺名“永明寺”改成了“永祚寺”,再在工程之初新建了“宣文佛塔”,随后接连主持修建了大雄宝殿、三圣阁、禅堂、客堂等,在持续4年的日夜操劳中,年事已高的妙峰法师积劳成疾,未能按照最初设计规模完成修建,便带病返还五台山,不久圆寂。
因而往后很长一段时间,永祚寺都没有山门。顺治十五年(1658年),阳曲县地方官曾对双塔寺进行过一次修葺,新筑两塔之间的过殿。有关资料记载,这次修寺,曾准备新建该寺山门,后不知何故而未盖成。
康熙二十一年(1682年),阳曲县知县戴梦熊也曾筹砖备瓦,准备大兴土木,兴建双塔寺的围墙和山门。恰巧,同年其升迁为汉阳知府,未能如愿。
直至康熙三十年(1691年),才由 阳曲县继任知县刘汇 召集工匠,砌起从东配殿至西配殿的寺院围墙,并辟建一座简陋至极的山门。 这样,总算使空旷且坦露了八十余年的永祚寺有了遮拦。
因为起建围墙和山门的夙愿发自于前任戴梦熊,刘汇在工程完竣后,请戴梦熊为山门题了 “祇园胜境” 的门额 。此山门便是今天永祚寺的如意门,俗称二门, 面阔一间,进深一间,1988年又增建耳房两间。
到了民国,永祚寺因年久失修,尤其是大雄宝殿和三圣阁,多经风雨剥蚀,损坏到几乎“倾覆”的地步。1927年,杨子端等人积极活动,组织募集捐款,维修塔寺,并在修旧的基础上,在大雄宝殿对面、东西配殿北端破土动工,建起六间单坡式北房,在原天王殿的位置上新辟院门,构成传统的四合院式布局。如今的永祚寺三门,即门额书 “永祚禅林” 的寺门,就是当时的产物。
三门面阔一间,进深一间,除了门额题有“永祚禅林”四个字外,还悬有一幅当代著名古文字学家张颔撰写的 “风藻无穹帖爱宝贤花爱紫,因缘有会寺求永祚塔求双” 楹联,其含义是赞美寺院的建筑、宝帖及明代牡丹紫霞仙,也描述了有缘人在此相聚,祈求永远的福气平安。
而如今,我们拾级而上,进入永祚寺时,首先映入眼帘的门额上砖镌着“永祚寺”三个大字的山门,却是最后所建。其于上世纪80年代仿明代形制扩建而成,面阔三间,进深一间,当心间辟一砖券拱门,安板门两扇,两次间为小室,依门道相对向开门,是一座青砖磨砍砌筑而成的歇山式无梁仿木结构建筑。
永祚寺山门的规模虽然不是很大,但是取势很好,它凭借 寺院高峻的地势,坐南朝北,居高临下,气宇轩昂,天长地久地注视着太原的变化与发展,迎来送往中惜别着无数海内外宾朋。
来源:迎泽发布
标签: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南极兽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2022077823号-13 联系邮箱: 317 493 128@qq.com